教学诊改
构筑“342”工作体系,助力教师个人特色发展——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个人诊改案例
访问量:13 | 发布日期:2023-10-23

编者按:本文摘录自2022年度全国诊改典型案例——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典型案例,文字有删减。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级集训基地、国家级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四川省文明校园等荣誉。学校自2019年全面启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把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个人发展作为一号工程,围绕个人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领军型人才紧缺等重点问题,在省教育厅指导下,坚持以教师发展为中心,扎实开展教师层面诊改工作,多措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快速发展、提升人培质量提供了坚强师资保障。

  一、工作背景

学校以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理论为基础,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障、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全面树立教师发展质量意识,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名匠大师领衔的高水平双师队伍、教练团队、工匠之师。坚持以教师发展标准为导向,以诊改结果运用为驱动,激发教师自我发展内生动力。按照个人发展规划,教师自主选择诊改工作任务,补强自身短板,推进教师个人层面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特色化,聚焦发展规划、人培定位、信息平台、结果应用,实现教师个人特色发展。

  二、主要做法

01聚焦发展规划,打造三位一体诊改体系


学校坚持以学校发展规划为主线,实现规划、目标、标准三者有机统一。


1.建立一套规划体系,实现规划纵向到底。根据学校十四五规划中确定的发展目标编制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并将具体建设任务按年度分解到各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根据专项规划编制本学院子规划并承接全部任务,将具体任务分解到各专业组;教师根据专业组建设任务,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明确个人发展目标,从而形成一套由学校总规师资专规学院子规专业组计划个人规划的发展规划体系。

 

 

1  规划体系、目标链、标准链

 

2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书

 

2.建立一套质控体系,实现目标左右衔接。根据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和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以职称评审办法为核心,依照学校岗位聘用要求,设立了初级、中级、副高、正高的教师个人成长目标。围绕师德师风、教学教研、科研与社会服务、个人发展四个维度设置了31个质控点,通过多维度质控体系全方位的监测,实现及时预警,常态纠偏。

 

3  教师个人诊改质控点

 

3.建立一套标准体系,实现教师分类发展。按所授课程类型的不同,以职称评审条件为核心设置了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两类教师的初、中、副高、正高四个职称等级的教师个人发展标准,帮助教师找准目标差距,明确发展方向。

 

4 教师个人发展标 

 

02聚焦人培定位,突出四大特色

学校紧扣培育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产业工匠的人才培养定位,突出工匠文化、产教融合、赛教融合、平台功能的自身特色。

 

1.突出工匠文化特色,增强质量文化意识。在教师培训中全面倡导无私奉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内涵,开展育师为匠计划,组织教师与工匠人才拜师、结对,利用暑假安排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着力培养教师的工匠精神和技能养成。修订校级《双师型教师管理办法》,积极开展成都市双师型教师认定申报工作,市级双师型教师新增59人。同时,建设鲁班广场、工业文化园等校内景观,开发工匠文化特色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可观、可感、可参与的实践体系,锤炼教师在教学改革、关爱学生、社会服务等方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推动教师匠师转变。

 

2.突出产教融合特色,提升教师实践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发挥合作园区及企业的资源优势,实施能手培育工程,组织中青年教师跟岗访学、企业实践、挂职锻炼、短期进修等方式,提升改进产品工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能力,培育校级技能大师4人、市级技能大师3人、技术技能能手20余名,打造服务企业工匠的专业团队7个。

 

3.突出赛教融合特色,打造竞赛教练团队。依托四川省技能竞赛研究中心,打造竞赛教练团队,健全技能竞赛教练(裁判)团队建设制度,以世赛、国赛项目为载体,通过竞赛技术标准、竞赛信息化、赛事组织、竞赛训练及竞赛成果转化等内容开展科学研究。建成省赛教练(裁判)团队17个、国赛教练(裁判)团队12个、世赛教练(裁判)团队6个,现有省级技术能手39人。

 

4.突出平台功能特色,提升数据治理水平。学校确立了基于数据中心为支撑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确保教师层面数据互通互联,实现两全、三通,即:全域覆盖、全量统计、身份通、数据通、流程通。实现数据的源头采集、实时共享、分析赋能,实现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教研、科研服务等全域、全量的采集和分析,实现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的监测、预警,实现教师诊改工作常态纠偏,实现诊改数据精准统计分析。

 

5  教师个人诊改数据统计分析 

 

03聚焦结果应用,开展两类创新

学校加强教师个人诊改结果应用,创新了诊改结果与年度考核、个人成长挂钩,增强教师积极性、主动性,提升诊改工作质量和效果。

 

1.创新教师年度业绩考核制度。加强制度建设,修订了《教师业绩考核办法》,创新把诊改结果与教师业绩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将教师个人诊改的师德师风、教学教研、科研与社会服务四个方面全面融入到教师考核管理办法中,做到诊改内容与业务考核的全面对接,做到诊改工作与日常工作的全面融通。依托平台功能,为490余名教师全部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全面记录教师个人成才历程。

 

2.创新教师个人诊改结果应用。坚持诊改结果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在统筹教改项目、基地建设、课程开发等项目时,作为支持教师个人项目申报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助力教师个人成才方面,作为职称评聘、小级别调整的重要参考之一;作为教师年度评优评先、培养培训、综合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加强诊改结果应用,全面激发教师寻求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工作成效

学校实施教师诊改以来,以教师规划自身提升路径为抓手,使教师自身感受在比学赶超过程中带来的压力,并将压力变为内生动力,充分感受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通过实践,教师个人发展质量意识、主体意识显著增强。一是教师教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2021年,教师申报省市科研课题增加了81%,教学教研项目增加了76%。二是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持续提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开创了全校参赛历史以来最好成绩。三是师资队伍的结构持续优化。研究生占比较2020年上升15.81%,双师占比上升17%,省级裁判教练增加2.5倍,博士增加4人,正高级职称增加8人。

 

6  教师个人诊断统计表

7  2020-2021重点数据对比


8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奖公告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

01存在问题

一是质控点设置的科学性、有效性、严谨性、可测性有待提高,教师诊改工作与当前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和日常工作结合还需更加紧密。二是教师考核激励制度还需要持续完善,力求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新格局。三是信息化的支撑保障作用和服务教诊改的功能尚有差距。

 

02下一阶段

一是持续优化诊改工作。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师资发展要求,结合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形势,优化教师个人的目标标准,让目标标准更加精准、监测预警更加科学。二是进一步加强诊改结果的应用,把诊改工作与各二级学院的年度考核全面挂钩,与教师个人年度考核相挂钩,帮助教师找到目标感、责任感、归属感,获得追赶目标和标杆的动力。三是持续完善平台的功能,改进数据采集方式,做好数据源头采集、常态纠偏、数据分析,提高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


关闭窗口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