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如何从课堂教学看专业建设成效
访问量:15 | 发布日期:2019-01-07

教学经验交流

编者按:专业建设的理念和成果是否能落实到课堂,是否能让学生受益,如何从课堂教学看专业建设的成效,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综合各校督导听课经验,从教风、学风、实训、创新和课堂教学监控等方面做了梳理,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如何从课堂教学看专业建设成效

教学督导室

高职教育发展20年来,从水平评估到示范建设、优质校建设,专业评估仍沿用对专业建设构成要素的评价,专家评估的主要方式仍是以查阅资料和听汇报、看数据为主。但是材料和汇报中难免有些文字的浮夸,专业建设的理念和成果是否能落实到课堂,是否能让学生受益,现有的专业评估对这方面的关注仍显不足。那么,如何通过听课的方式,从课堂教学看专业建设的成效,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综合各校督导的听课经验,把一些想法粗略地梳理一下,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听课看教风

在日常听课中,通过对教师教学投入的关注和考察,可以看出学校和专业是否在日常工作中真正以教学为中心,一个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会通过各项措施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把专业建设的成果应用到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投入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态度、责任心等各个方面,如备课是否充分,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标准是否熟悉,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否熟练。在课前是否布置预习任务、课后是否布置作业并及时检查、讲解。在授课过程中是否时刻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不是只顾自己讲,对学生是否认真听课、是否听懂视而不见;是否能通过各种方式,如小练习、小测试等即时检测本次课的学习效果,即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水平,对没有掌握的内容是否能及时讲解等,当然具体的检测方式因课程而异。

另外,就是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好的课堂是环环相扣,内容安排紧凑,干货满满,学生来不及溜号,这是“金课”所必备的。而一些“水课”的普遍特点就是教学进度拖沓,一节课下来,干货很少,很多时间都被老师留给学生的“自由讨论”、“思考”、“查资料”、“做准备”等环节浪费掉,学生在这种拖沓的课堂上懒懒散散。是否是“水课”,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时间利用率是否合理。

二、听课看学风

听课过程中另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就是学生的学风,我们可以重点观察下学生的学习投入。学生投入度高,表明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高,说明专业建设能触及学生,让学生真正受益。学生的学习投入包括认知投入、行为投入和情感投入,在听课中可以看学生是否乐于参与到老师的教学环节中,是否注意听讲,认真记笔记,是否能认真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能较好地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并能对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课堂检测或练习中,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能较好地通过这些检测。

我们有时会看到在一些课堂上,学生有很多迟到,上课玩手机、睡觉,对课堂教学毫无兴趣,这是学风差的典型表现,这种现象往往反映出专业建设的一些问题,如课程建设薄弱、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学生日常管理不够严格等等。

三、听课看实训

一些督导反映实训课不知道如何评价,甚至不知道听什么,这个问题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高职的实训课非常重要,因为高职与本科的区别,就是要培养高技能人才。而实训课教学的效果能直接体现技能培养方式是否有效。

一堂好的实训课,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实训过程中,认真进行技能学习和训练。实训内容与行业发展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能与企业岗位要求紧密衔接。教师在实训指导中认真负责,能及时解决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提出的问题,并能引导学生较好地完成技能训练的任务,达到实训目标要求,专业核心技能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而一些实训课虽然对应着该专业的核心技能培养,但学生对技能训练的投入很低,课下基本不练,课上应付下老师布置的任务,只能达到一般的会用,达不到熟练应用的程度。那么这些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老板交给他一个任务,他也许能勉强完成,但因为技术技能不够熟练,完成的质量很差,那他们如何与同类院校的毕业生竞争呢,这样的专业建设如何谈得上有成效。一个失败的竞争者会在学校满意度评价中打高分吗?

四、听课看“创新”

近年来,中国高职教育经历了从外延式扩张到内涵式发展的提升,高职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较好地满足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的问题。然而,随着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水平的不断提升,高职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因而,高职教育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建设高水平的专业、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听课过程中,督导要关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是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是否实现让学生受益的最终目的。这也是习总书记所提出的三个问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高等教育办学中也要体现这一群众路线,要办人民满意的高职。

五、看课堂教学的监控

好的专业建设,一定会有好的质量监控,就像好的产品,需要严格的质量监督机制一样。因为专业人才培养,最后要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次实训中,没有质量监控,很难保证每一位老师都把专业建设要求落实到位。这一点我们主要看专业是否有日常的听课评价,评价结果如何使用,在教师年终考核中的权重如何,这个权重或措施是否能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有的学校在职称评审时,实行课堂教学一票否决制,这个力度很大。还有的学校会对“金课”教师给予重奖,奖金数量毫不低于重大科研项目的经费,这个激励也是很能体现学校的魄力。省内一所高校中,教师虽然职称只有讲师,但因为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出色表现,在年终考核评价中获得比教授更高的分数,课时费高出一些教授。具体措施如何,不同学校都会有些差异,但核心的一点,就是有效的措施会真正发挥激励作用,而一般的措施往往无关痛痒,效果平平。

关闭窗口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